11月29日至12月1日,人文与管理学院选派崔睿玲、冯洋洋、范培怡、毕文杰四位教师前往深圳参加了第八届物流专业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修班。本次研修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青年教师工作组的支持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由深圳技术大学承办。本次研修邀请了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POM期刊高级编辑、OCMA期刊主编、管理科学学报主编、教育部物流教指委青年工作组组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资深教授,围绕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产学研合作、物流与供应链领域学术科研、管理科学领域项目申请与论文撰写等进行分享交流。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POM 期刊高级编辑汪玉兰率先进行了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的经验分享。汪教授在分享中着重强调了 Research Idea Generation、Paper Writing and Positioning以及 Review Process等核心要点。在 Research Idea Evaluation/Selection/Implementation方面,汪教授详细阐述了多个关键维度:在 Novelty上,需通过全面搜索现有文献,以确保所提出的研究思路尚未被他人涉足,精准识别文献中的空白之处;在Relevance上要积极寻找动机实例,明确所针对的现实世界问题;在Feasibility上提醒青年学者们深入思考如何构建研究思路的模型,必要时可考虑借助合作及跨学科方法;在Contribution上倡导在求解模型之前,尝试对研究结果进行预测,以保障结果具备深刻意义与洞察力。
南开大学教授、国家 “万人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李响作了题为 “读论文、写论文、写基金 —— 选题与设计” 的精彩分享。李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与深刻感悟,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阅读论文、撰写论文以及申请基金项目时选题与设计的重要策略与关键要点。其分享不仅涵盖了如何从海量文献中精准挖掘有价值的研究选题,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巧妙设计研究方案以确保研究的严谨性与创新性,为广大青年学者在学术成长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陈继红从 OCMA 期刊视角出发,作了 “国际海事物流论文发表的经验分享”。陈教授凭借在国际海事物流领域的深厚造诣以及丰富的期刊编辑经验,深入解析了该领域论文发表的独特要求与成功要素。从海事物流研究热点的精准把握到论文撰写的专业规范,从投稿策略的巧妙运用到与评审专家的有效沟通,陈教授的分享为致力于国际海事物流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份极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发表指南,有助于他们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川以 “科研之路:青年教师的探索与实践” 为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历程中的探索心得与实践经验。赵教授聚焦青年教师在科研起步阶段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机遇,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合理的科研规划、如何有效整合资源以推动科研项目进展以及如何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实现平衡发展等关键问题。其分享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助力他们在科研道路上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管理科学学报主编、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张维带来了 “学术研究中的动机与呈现” 的主题分享。张教授深入探讨了学术研究背后的动机驱动因素以及如何在学术成果呈现过程中更好地传达研究的核心价值与意义。通过对大量成功学术案例的剖析,张教授揭示了如何将研究动机巧妙地融入研究设计与论文撰写之中,从而使学术成果更具说服力与影响力,为参会者在提升学术研究质量与传播效果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与方法路径。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阳成虎则围绕 “如何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这一主题展开分享。阳教授深刻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与实践方法。从社会服务项目的精准对接与设计到创新合作模式的构建,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到社会服务成果的转化应用,阳教授的分享为青年教师在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升综合能力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行动指南。
在精彩的主题分享之后,活动进入了科研交流环节。参会学者们积极踊跃地参与讨论,就各自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以及心得体会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热烈探讨。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学者们思维碰撞,激发出了许多新的研究思路与合作意向,进一步拓展了学术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为未来的跨学科研究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加第八届物流专业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修班对于物流专业的教师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此次培训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们更新和拓宽专业知识,还能与同行建立联系网,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研究。